殡葬礼仪
这些工作准备完后,丧主便会在村里找一位总管,
总管会根据丧主操办殡礼的预算,核算要不要请“鼓手”
,请几个,送哪几门亲戚的信。
同时,总管还会找一个管账的人,负责管理殡礼各种开支。登吊薄的一人,负责收礼金、写幛子,幛子角贴上白胶布,
写明是谁送的幛子。
同时,登吊薄的人还要写明来客是哪里人、几位,以此安排孝房根据亲戚的远近好破孝。
厨师要雇三四个人,支锅、烧茶、刷碗、提菜等都要固定到人。
破孝,挂幛子、搭棚、接纸、喊礼等也要安排到具体的负责人,以免
殡礼时忙事的人手忙脚乱,乱了方寸。此外,逝者儿女还要购买白杭连纸,一张裁八开,一岁一开,每开裁五档,以此制作指棍纸。
以前,
韩村用的哭丧杖,男性用竹竿表示节在外,女性用梧桐表示节在内,
此后,因为竹子、梧桐不好找,后来村里就改用柳树棍。哭丧杖随棺下地,逝者为男性要放在棺材右边,女性则放在左边。
一直以来,韩村殡礼,供桌上的供菜为整鸡、整鱼、
片肉或方肉、
豆腐、粉皮和青菜,共五碗菜肴。三箩馒头,每箩五个。家境富裕的
农户再额外设五个糕点碟,如:栗酥、桃酥、荷包酥、到口酥等。家
境如再富裕,还要设上五个果碟,如:荔枝、香圆、香蕉、桔子等。除此以外,还有:吃桌、看桌、茶桌等。
逝者去世这天,儿女、家属都要搭好灵棚、挂上帘子,准备殡礼所需物品。
第二天:传统,按习俗送信、布置棺灵
天刚蒙蒙亮,送信的人赶早去亲戚家送信,
一般来说送三代亲即可,送信回来,必须把送信的条子交给总管备案,
以此查看客人来否。
准备火化,净面、把蒙脸纸和绊脚丝放在老盆里烧了。骨灰回来时,
在家的人要出迎。如果老两口先走一位,不管是男是女,都要写好牌
位,晚上要等星星出来后再请灵,孝子端着牌位到路口,烧纸后,要说:爸爸(妈妈)咱回家。
此时,儿女要在棺材后面放一把椅子,逝者为男性则靠左,为女
性则靠右,上面放三碗供菜、两双莛子、两个酒杯、一壶酒、一碗大
米饭、三个馒头,祭拜供奉亡灵。骨灰入殓时,首先要用黍子苗从坤位(西南角)扫到开艮位(东北角),“坤为地”,“艮为山”,
表示入土为安。
用长子打好的纸,双层铺好,要铺成九宫,就是横着一趟铺三张,连铺三趟。
不管逝者是男性还是女性,棺材的四个角上,
每个角都要放上一
对栗子、一对大枣、两枚硬币。棺材上用七枚硬币铺成大熊星座,中
央还要铺上三缕麻布,当中长的代表祖宗,左边中等代表儿子,右边
短的代表孙子。两枚硬币由数个儿子经手,然后大儿子在左边,二儿子在右边,分别放进棺材里,并说:“爸爸(妈妈)
给您钱,您到路上好花。”孙子给纸元宝。
对于斜角帽,如果是父亲去世,孝帽右边缝直,左边拉下,麻辫订在左边。如果母亲去世,孝帽左角缝直,右角拉下,
麻辫订在右边。
如果是双亲都去世,两角都拉下,麻辫左右都订上,但父亲先过世左边麻辫短,母亲先过世,右边的麻辫短。孙子、外孙子戴柿花孝帽,
曾孙、曾外孙戴的柿花孝帽上订蓝布条,玄孙订红布条。闺女婿和侄
婿戴直帽束孝带,孙婿和外孙婿戴柿花孝帽束孝带。关于孝带,逝者为男性则左压右,逝者为女性则右压左。
前几年,送信和入棺布置一直以此为据。
第三天:眼泪,众亲友虔诚祭拜亡灵
送灵,要在太阳出来前就得送走,韩村人心里,送灵越早越好。迎送女客是儿媳妇和孙媳妇的事,闺女出嫁以后本身就是客,
不出嫁的是另一回事。中午12
点为准,来的客人够几桌就开几桌;辞灵,把扎好的器物写上死者的名字,纸牛(纸马),把牛(马)
的蹄子糊上,放牛小子(马童)
都给起上名字,用白纸写好贴在胸前。拿针给人畜开光,把眼、耳、口、鼻七窍都扎透,用一包麸子填到牛(马)嘴里。
填库时,大儿子磕一个头,拿纸向左转一圈,填到库里去,先填
两把。大儿媳妇,磕一个头,拿纸向右转一圈,把纸填到库里去。紧跟着,所有男亲以此类推每人填三把,
女亲也像大儿媳妇那样每人填三把。最后,由大儿子填最后一把封顶。
送盘缠时男性糊马褂,一边写上甲子年制或乙丑年制,总之,农历是什么年就写什么年制。另一边写上堂号记,如:王姓写“
三槐堂号”,杨姓写“四知堂记”,没有堂号的就写“国宝源流”
。马褂里装上
十二神包子:城隍、土地、牛头、马面、判官、山神、河神、路神、桥神、大鬼等。纸牛(马)
上披上褂子,大儿子端着牌位,用一米的青
布遮着,到土地庙时,来的客人按次序逐次拜奠。然后,把牌位和牛(马)烧了即可。
送完盘缠,拜门神,拉棺进老林。此时,近亲不能走,必须到林里等安葬后才能离去。安葬时,逝者为男性则要文房四宝,
女性则要梳子,
左边壁上挖洞放好。另外,在丧主的大门口上点一堆火,抬、埋棺的人回来后把家具和身上的生土在火上燎一燎。
外祖父(母)、舅父(母)、姑父(母)、姨父(母)
过世,都得奔丧。一入村庄就要哭,一直哭到灵前,磕一个头到灵屋。外祖父(母)
过世,舅是孝子,外甥磕头,指客喊回礼时,
外甥必须抢上几步给舅回磕头,只作揖还不行,几个舅得回磕几个头。
过世者娘门或岳父门先磕头,然后是姑父、姨父、闺女婿、
侄婿。平辈中,姐夫先磕,妹婿后磕。韩村殡礼中,头有六种磕法。
四个头:紧走几步先上香,退下来呈立正姿势作揖,
过世者为男性则左手在下
右手在上,深深一躬至肚脐翻手。举到中庭,揖不过眉。左腿向前出
半步,右手在下,左手在上,压左膝盖,右腿跪下,左腿收回跪下,
两手中指压裤缝。磕头时左手压右手。磕完四个头以后,左腿前出半步,左手压右手,右腿抬起,左腿收回原处,立正作揖,礼毕。
另外,还有截半、四勤四懒、三上香九叩首等五种磕法。
殡礼后,还有五七坟、周年坟、二年坟、三年坟、十年坟,个中讲究与逝者出殡时多有类同。
记者手记:记忆中的殡丧,精神寄寓
五位村民,沿袭着一个村庄关于殡礼的习俗。
任何一种事物的形
成、丰硕自有其发展过程,也有其注解。韩村,村民口中关于一场殡礼的记忆有如此多的讲究,自有其习俗的文化内涵。现如今,包括年
长的村里人都不知道这一习俗何时形成,不清楚关于停灵、入殓、送
灵等讲究的出处,唯一知道的是:祖传的殡礼,自有其道理所在。想必,一代代村民传代下来的殡礼文化太过厚重,
时间才得以将其逐渐磨消、湮灭,留下仅是一项形式上的祭拜礼仪。
曾几何时,正是这一形式上的祭拜礼仪却被村里人加以寄寓,
寄
寓对逝者的哀思,寄寓对生者的宽慰。曾几何时,一代代村民传下来
的殡礼习俗逐渐以韩村为中心向周边村镇蔓延,开枝散叶。目前,为
了倡导节俭殡礼,韩村简化了殡礼形式、内容。祖传下来的习俗逐渐淡出村里人的视野,殡礼或将随雪花渗透于黄土中,沉睡!
五位老人中,73岁的杨玉臣给丧主“吹鼓手”足有55年。55
年,
杨玉臣参加的殡礼次数连自己也数不清,他传授关于二胡、笙、长腿号等殡礼乐器技艺的徒弟遍布青云镇。面对现如今的新式殡礼,
杨玉臣有话要说:“
殡礼提倡节俭没错,但节俭的同时不能把殡礼文化给丢了。”
分享到: |